首页 >> 媒体报道

【紫光阁】承国家之志 铸时代新星

记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党总支

作者: 2017-08-08 来源:紫光阁
放大 缩小

  一个组建仅14年,平均年龄31.7周岁,不到600名职工的团队,却是新一代北斗导航系列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总体研发与承担者,这个团队就是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是什么样的力量助力这支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排头兵?当我们翻阅这支团队的资料,看到其中近60%的职工是中共党员,7个领导班子成员中有5个党员时,我们逐渐找到了答案。

  融入身边的党建工作

  当问及小卫星职工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时,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党建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上”。

  进入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科研大楼,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承国家之志,铸时代新星”几个大字。这就是小卫星党总支团结、引领广大党员群众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精神。

  卫星研制过程中要进行型号测试,科研人员经常会错过吃饭时间。党总支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安排专人按时为大家购买好盒饭。没有多余的场地,职工只能站在走廊或蹲在地上吃盒饭,党总支立即想办法隔出一间小会议室,用作临时“食堂”。此后,这里经常出现科研人员边吃边进行工作交流的情形。

  支部建在发射场

  小卫星中心从成立至今共顺利执行了19次卫星发射任务。每次射星,相关型号队员进入发射基地后便处于封闭状态,多则近50天,少则1个月。小卫星党总支制定了党建跟着队伍走,支部建在发射场的制度。通过总支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发射队伍思想有引领,组织有保障。在荒无人烟的山沟中,有些年轻人会产生烦躁不安或紧张的情绪,党总支就安排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及党员骨干每天与大家聊天、谈心,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好团队思想工作。在完成测试任务之外,临时党支部还组织老党员带领年轻党员定期扫墓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科研任务的“尖刀连”

  小卫星党总支制定了以试验队为单位的党员先锋队制度,试验队总师、副总师为党员先锋队的具体责任人,党总支委员根据分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2011年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工作启动,面对技术困难,党总支指挥党员先锋队顶到最前线,创下连续三天每天连续进行15个小时的实地分析记录,三天里党员骨干喝光了一整箱的功能饮料强撑着身体,最终打下这场“硬仗”。

  人才聚集的“吸铁石”

  小卫星中心的骨干力量大部分是80后。单位在薪酬福利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与众多财力丰厚、享誉国内外的其他机构争夺人才,靠的就是党总支这块“吸铁石”。

  党总支提出“让卫星开启您新的梦想”的团队建设理念,在单位内积极营造一个不唯职称论、不唯资历论的宽松民主氛围,鼓励动员青年职工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从班子成员到党员总师再到普通党员工程人员,大家在支部务虚会上大胆提想法、谈感受。包括“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在内的很多难题,就是在这种“神仙会”中诞生出大胆的创意。

  对于人才的培养,党总支采取以老辅新,老中青相互协作的“大兵团”作战方式。传统科研机构需多年培养一个主任工程师,但在小卫星,有些刚工作2年就被任命为主任工程师,许多进入小卫星的年轻人越做越有自信、越做越敢创新。2015年,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开机,负责这颗卫星总体研发的小卫星团队共81人,其中75%是“80后”,61%是“85后”,从未有任何卫星研发经验的人占了大多数。小卫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优秀年轻人才为了实现自己的科研梦纷纷加入到这支年轻的团队里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