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 题 >> 我在团队中的位置

牢记新时代召唤,争做新时代建设者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作者: 2017-11-28 来源:
放大 缩小
 “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插队下乡这一代人,亲身体验过农村艰苦日子,亲眼见过中国最贫困、最原始的生活。

  对近平来说,他所经历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文革”期间,父亲被迫害,他被扣帽子、被歧视,被困在陕北穷山沟里,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然而,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

  近平后来返回北京上学,又有了前途光明的工作,但他却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反而下沉到基层、沉至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摘自《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知青说中王燕生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四十八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同志乘上了知青插队乘坐的火车,前往了在他过往的十五六年间不曾想过的也不曾了解过的地方——梁家河村。七年的知青岁月看似弹指一挥间,但其中每一天所经历的人生却是历经甘苦。这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如何克服了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上的种种不适应,如何在中国最最基层的地方,去了解一方人民的疾苦,去体验广大群众最真实的生活,最后如何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的时代建设者的奋斗历程。 

  如果说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回过头去看曾经的七年知青岁月,或许可以轻描淡写的说,基层的历练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但是,如果换位思考,让我们回到十五六岁的时候,真的亲身去经历这样的人生,我们又会做何感想,如何去做呢?想想当我们打起的行囊只是一个木箱子,里面不会有写好回程时间的车票,不会有再次回到大城市的许诺,甚至不会有一台ipad,去解释给自己听梁家河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陌生的地方,孤独的夜晚,躺在被跳蚤噬咬的床上,我想是内心一定充满了困惑、不解、彷徨,或许也少不了几份抱怨吧。如果此情此景难以想象,但是我想夜晚加班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吧。试想在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周围万籁俱寂,漆黑的房间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家人熟睡的呼吸声,或者空旷偌大的办公室只有自己在为着第二天一早的报告冥思哭想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阵心酸,为何自己过得如此辛苦,为何不去选择一条简单的道路,过一种朝九晚五的平淡人生?

  不论我们心中对自己的任务有多么的不理解、对自己的工作有多么的难以承受,但是最后我们实际上都会按要时间节点的要求完成。这是因为我们信守我们的承诺,了解自己在岗位上的责任。“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为了同事和单位对自己的信任,我们也会去担当这份责任,完成自己的任务。即使自己做的事情在外人面前并不是一件人人称道的大事,也不能因为完成了这件工作而名垂青史,但是正是这份承诺与责任要我们也会坚定的在基层的岗位上,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会有一个年轻人成长的起起伏伏。习近平同志在农村一待就是七年,是全国知青中插队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想想一起插队的同学和校友,或入伍,或招工,或上学,或其他途径离开这里,而自己还坚守在农村。如何在同一批年轻人中不急不燥、不慌不忙,淡定自若的看待周遭的变化,坚守自己的初心,是青年人要学习和领悟的地方。

  这七年的坚守,如果换个角度来想,是一个年轻人扎根基层,了解最真切的人民苦暖的最好时机。如果没有这七年的时光,不可能磨砺出一代领导人坚韧的品质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没有这七年的时光,不可能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了解最朴素的国情和人民的生活,没有这七年的时光,不可能让一个城里的年轻人去和农民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建立起最深刻、最朴实也是最牢固的深厚感情。这一点,也正同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一样,在基层待的时间越久,接触到的各方面的人和事情越多,能帮大家服务到具体事务的机会也就越多。认真去琢磨一个方法,锻炼的是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踏实做一个任务,了解实际的操作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简化办事流程;为大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方便大家的同时,还可以争取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都是在基层的坚守会得到的最宝贵最直接的财富。

  黄土地的环境塑造了习近平同志的性格,豁达、包容、厚道、质朴和奉献,同时也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身处红色精神的发源地,那些厚重而丰富的历史内涵熏陶着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到农村的迷茫与彷徨,到离开时带上坚定地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是黄土地给了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身为人民公仆,扎根陕北高原,为人民做实事。

  而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也一样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家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让我们充满奋斗的决心,希望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助力祖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国家最前沿的科技发展,有机会去推动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添加高科技的增长助力点。我们坚信,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成为未来可以看到的科技成果,我们所计划的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个测试平台,都会在未来成为科研重大突破的摇篮。

  现在,让我们牢记新时代召唤,争做新时代建设者。未来的三十年,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奋斗的时代,是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时代。希望在国家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我们这代人的名字能够永远撰写在历史长卷的中央。

  (物理所科技处党小组  胡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