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个人事迹
盛彦清:倡导科技惠民的践行者
来源:烟台海岸带所 【字号:  

  是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简称烟台海岸带所)研究员。2007年,盛彦清同志在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环境博士学位后来到烟台海岸带所,从事海岸带水污染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先后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的法治人物”“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烟台市首届“十大环保人物”“烟台市人大立法专家顾问”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盛彦清同志所主导完成的多项滨海黑臭河道的水质原位修复示范工程,不但为周边百姓营造了愉悦的水体景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还为地方政府节约了大量市政支出,其中部分河道经过治理后河水直接用于灌溉和绿化,产生了积极社会反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秉承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是科研工作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研究所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所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指出科研工作要勇于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年来,盛彦清研究员一直秉承科技创新为民服务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嘱托及党员的神圣宗旨,在海岸带水污染防治方面刻苦攻关。

  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等水环境相关政策的陆续颁布与实施,“海洋污染”及“黑臭水体”已经成为百姓熟知的专业术语。海岸带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驱动带,同时也是陆源污染的主要受纳区,其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滨海黑臭水体治理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盛彦清研究员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滨海水体黑臭的治理,全面向黑臭水体宣战。

  近年来,盛彦清同志围绕滨海重污染黑臭水体治理与修复开展了多项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其中“堤河”治理工程使黑臭20余年的河道又被“重新”用于灌溉,被百姓称之为“烧香”祈得的民心工程。他所带领的团队还向后完成了烟台逛荡河、鱼鸟河、沁水河、界河等多项滨海重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使得滨海重污染河道不但完全去除黑臭,而且构建了水体景观,为周边百姓营造了健康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础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应用技术研究更为迫切。身处国立科研院所,尽管发表理论文章能够快速赢得各类支持,但盛彦清同志一直不为所动,始终坚持搞贴近民生的应用技术研究,尽管付出较多回报较少,可他无怨无悔,因为他始终认为解决实际民生问题才是一个合格党员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

  平日里,盛彦清总习惯到当地环境保护第一线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并出谋划策,根据百姓需求、问题导向做研发是他科研工作的出发点。用他的话说,实验室的成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就是白忙了,当听到你的工程效果得到周边百姓的高度赞扬时,那种感觉比在国际上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欣慰的多。基于此,他直接深入“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重现“人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理想信念是科研工作的精神动力

  在烟台海岸带所,盛彦清的实验室可以说是研究所“最臭”的实验室,各式被污染的“黑臭水”都是他实验室的宝贝,一个个盛装脏水容器摆满了试验室,各类小型污水处理模拟装置总在不停地运转。平时,盛彦清最喜欢往臭水沟“钻”,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滨海黑臭河道及海湾、污水处理厂、水源地保护区。

  作为海岸带所水污染防治研究团队的技术带头人,盛彦清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海岸带水质改善的各项工程技术研究工作,视为百姓提供健康水环境为己任。凭着这份执着,盛彦清不怕脏、不怕累,始终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不畏酷暑,多次带领团队冒着40度左右的高温深入到蚊虫肆虐的黑臭河道。他也无惧严寒,顶风暴雪奋战在冰封的河道中。他忍受着恶臭及深陷淤泥的风险,亲自下河采集各类水体及沉积物样品以探索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

  盛彦清还积极投身当地各类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多次受地方政府委托对媒体报道的河道死鱼事件及违法排污事件等进行紧急处理,有效遏制了污染影响并保障了地方稳定。其中基于详实研究而做出的关于当地水源地水质保障与提升的规划更是得到当地政府和人大的高度认可,而规划内容的具体实施也及时扭转了地方水源地水质恶化的态势,并且使水质得到大幅提升,及时消除了市民担忧甚至恐慌,研究工作真正实现了科技惠民。

  三、理想信念是科研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

  盛彦清研究员时常对团队成员说,越是困难,越要坚定理想信念;越是面临挑战,越要自强寻找出路,越要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目前,关于重污染滨海黑臭河道修复技术大多数都是针对河流或湖泊等淡水水体的离线处理或是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滨海河道,由于其受潮汐影响,水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如水力扰动较强等),而且盐度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和植物生长,所以关于滨海重污染河道水质修复技术的建立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同步采用曝气、微生物、生物曝气滤池、生物膜以及生态浮床技术结合的滨海黑臭河道的水质原位修复技术势在必行。

  为攻克这一难题,盛彦清研究员亲赴研究区域一次次地进行采样分析和实验,多次因研究区域淤泥较深而深陷其中。经过不懈努力,盛彦清先后攻克了多项滨海黑臭水体水质修复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滨海水体的黑臭演化过程及其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或其中的不同处理单元经改良优化后应用于滨海黑臭水体的原位水质修复工程。此外,他还积极开展海岸带关键环保装备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当前,海洋装备绝大部分是适用于深海作业的大型装备,但用于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的装备相对较少。针对海洋沉积物修复药剂投放困难的技术瓶颈,盛彦清同志自主研发并委托加工了深水区船载式水下药剂的投放装备,可实现对水下沉积物表层各类药剂的定点、定量、定区域准确投放,有效克服了原有水面泼洒投药方式带来的药剂被高倍稀释及冲刷流失等诸多问题,使投放效果大幅提高。

  尽管已经在海岸带水污染防治方面小有成就,但盛彦清同志依然坚守在黑臭水体防治的第一线,因为他认为我国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近岸海域水质提升和城市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下的任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不愧为敢于向水体“黑臭”亮剑的科技人、勇于向困难宣战的共产党员。

盛彦清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