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个人事迹
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高能所 【字号:  
[video: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20191111(小格式)]

  从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陈和生就与高能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夏天,陈和生出任高能所所长。当时正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乃至高能所发展陷入困境之时,陈和生临危受命,主持制定《我国高能物理和先进加速器发展目标》,提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决心带大家冲出低谷。

  他带领团队大胆提出在现有短且窄的隧道里采用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方案,克服重重困难,按预定工期,完成改造工程,达到验收指标,不超预算,使得BEPCII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为保持和发展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BEPC II工程按指标、按计划、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是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随后,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的建设也正式提上日程。

  2006年5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东莞市大朗镇,距离高能所北京本部2000多公里,从此,陈和生开启了两地奔波的生涯。

  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

  十多年来,陈和生已记不清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闯过了多少工程建设的难关,每前进一步都充满挑战和创新。

  因为土建施工队伍缺乏大科学装置施工经验,隧道渗水使土建工程拖后了一年多时间。

  为了确保向国家承诺的工期“后墙不倒”,陈和生带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把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与土建施工交叉进行;将本应直接安装到隧道的设备先在地面大厅安装调试好,等隧道完全建成后再运到隧道里重新安装。此举对赶回工期十分关键,但工作量却成倍增加。

  2016年底举行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上,与会的外国专家纷纷感叹项目建设的“中国速度”:“难以想象你们在短短的一年完成了如此大量的工作!”

  2017年8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实现第一束质子打靶产生了第一束中子,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2018年3月25日,散裂中子源通过工艺验收鉴定,主要性能全部达到或超过了验收指标。随后,两篇高水平的用户实验成果文章发表。短短几个月时间,陈和生领导中国散裂中子源团队完成了国外散裂中子源要花几个月甚至数年时间完成的事情。

  2018年8月23日,在国家验收委员会宣布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后,中国散裂中子源也随之正式投入运行启用。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终于建成了!

  目前,已过古稀之年的陈和生又参加了我国2035年大科学装置发展路线图的规划,一幅更加壮美的科学画卷正在他的身后徐徐展开。

陈和生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沙盘旁

陈和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计算中心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