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个人事迹
张文敬:冰心一片映夕阳
来源:成都山地所 【字号:  

  夕阳路上芸满香

  张文敬研究员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退休已十二个年头了。他没有像大多数老人们一样选择轻松愉快,颐养天年的生活。而是不忘初心继续拼搏耕耘在科普创作的道路上。白天黑夜手不释卷,春夏秋冬仰屋著书。七十多岁的老人,十多年间创作发表了上百万字的科普作品,着实令人敬佩!

  秀笔一挥几多书,写尽冰山千般雪。他先后在《国家地理》《大自然探索》等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科学散文,出版了数十部科普著作。其中《青藏高原两万里》获国家科普图书一等奖,《说不尽的北极故事》、《走进多彩的冰川世界》获全国科普图书优秀奖。与人合著的《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他还被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授予“四川省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杰出科普作家”荣誉称号,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十一五科学传播先进个人”称号。201818日,由张文敬先生担任第一完成人的科普著作《科学家带您去探险系列丛书》更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全国科普类作品所获得的最高奖项。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光荣,更是全体山地人的骄傲!

  文笔淡雅朴实、描述精致灵巧是他科普作品的一大特色。所写之事、所描之物、尽为亲身经历、实地考察所得。绝非闭门造车、空泛所想。书中描写的那一座座晶莹剔透的冰塔、一处处银光闪烁的冰瀑、一尊尊高矗入云的冰峰,神奇梦幻、美不胜收。“冰蚯蚓”、“冰老鼠”、“冰跳蚤”等冰川自然现象被他描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书中既有令人神往的“红石滩”,还有香浸心扉的海螺沟清明茶等,仿佛带你在冰川王国里梦游一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施雅风院士称赞其《情系冰川》为“好极了,妙笔生花、图文并佳,在我看过的冰川普及读物中,这是最出色的一本”。国际著名冻土与环境学家程国栋院士,更是为其《唯美四川——螺髻山》欣然作序。

  人文史料丰富详实、科学考证广泛准确,是他科普作品的又一特色。不仅让一般读者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也“令有关专家刮目相看,称赞有加”。一些驴友甚至拿着他写的《喜马拉雅科考纪行》按图索骥,从西藏一直走到尼泊尔。以至于他的书成了众多雪山旅游者出行的标配。一大批中国优秀的老一辈科学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群谱图跃然纸上。像施雅风先生、崔之久先生、李吉均先生、程国栋先生、郑本兴先生、高登义先生、钟祥浩先生等等,在他的书中都有展现。科学家们的故事和他们科考路上的汗水与艰辛、执着与坚持,他们的拼搏与奉献,让人读后无不心生敬仰和感怀。

  他才华出众,文采斐然。常常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自创了许多励志警句:像“把人做好、把事做好,就是成功”、“行万里路并不爱遥远,读万卷书尽入心房”、“阅尽冰清玉洁世界,写好科学求真人生”。还有许多诙谐幽默的歇后语,如“两个哑巴见面——没话说”、“船儿抛锚——不行啦”等。对于科研和科普也有自己独特的高论:如“用文字写科学叫科研,用文学写科学叫科普”、“科普是写人间,科幻是写‘神仙’”等。读他的书能让你学到许多知识和智慧,感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让你明白了保护好大自然就是保护好人类最美的财富,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崇高职责。

  踏破冰川人未老

  纵横冰川三千里,踏破雪山十二峰。近半个世纪来,张文敬将青春、热血、激情、理想,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冰川科学研究与冰川科普文学创作事业中。冰川在他漫长而又艰辛的追梦路上,铭刻下了他人生中最美的“擦痕”。曾参加过许多我国著名的科学考察,攀登过地球上最高的雪山,也穿行过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三下南极、四上北极。足迹遍布七大洲四大洋。

  他曾多次与凶险擦肩而过,离死亡近在咫尺。天山雪崩,他半身埋在雪堆里,命悬一线;北极考察,他一脚踏空陷落冰缝中,千钧一发;博格达雪峰下险遇雪豹,一路狂奔;察隅河边突闻虎啸,惊魂未定……就是这一次次危在旦夕、一个个险象环生,也没能阻碍他前进的步伐,更未动摇他追寻的决心。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作为科学家,张文敬务实求真、颇有建树。发表了上百篇科研论文。著有冰川学专著《解剖冰川》。我国一代科学大师、冰川学之父施雅风先生生前多次对人讲到“张文敬同志做了许多很有成效的冰川研究工作,写了那么多文章”。国际著名冻土与环境学家程国栋院士对张先生的科学研究论文深为赞许,称其:“求证逻辑推理朴实无华,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明了,让内行一目了然”。他发现了中国第一例具有跃动行迹的大型山谷冰川——则隆弄冰川,以及中国第二例具有跃动行迹的超长运动的大型山谷冰川——米堆冰川,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壮举。考察中第一个抵达绒扎大瀑布,他首次提出在大峡谷发育有多组瀑布群的科学概念。首次指出帕隆藏布大峡谷就深度而言,应成为世界第三大峡谷。在北极科考中他是第一个发现并命名“北极雪藻”的中国人。丰富了冰川生物的多样性,取得了北极科考中重要的科考成果。

  留取冰心照汗青

  他是个孜孜不倦、乐于奉献的园丁。在培养年轻人方面,他总是热情帮助和悉心辅导。每次野外考察他都不顾年事已高,仍和学生们一道跋山涉水。对考察中那些具有标志性的冰川现象,以及学生们工作中遇到的科研难题和各种疑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详尽解答。既教学生们做事要认真,切莫夸夸其谈、浅尝辄止,更教他们做人要有品格,善小而为、不要好高骛远,要只争朝夕、惜时如金,不使光阴东逝水,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作为中科院山地所螺髻山山地教学科研基地指导教师,他是最受师生们欢迎的导师之一。

  他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平凡中透着睿智,普通中闪烁着光芒。既有康巴汉子敢作敢为的血性,伫立雪峰、仰天长啸;又有江南才子诗意浪漫的灵气,书海泛舟、纤云弄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服老、不畏老。桑榆为霞满天光,斜照余生尽辉煌。

  雪白血红,一座座雪山镌刻了他壮心不已、奋勇攀登的足迹。霞光夕阳,一部部作品见证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争朝夕的岁月。

  冰川梦!科普梦!中国梦!他用梦想点亮雪山,用热血燃烧冰川。执着的坚持,默默的奉献。先冰灾之优而优,后治灾之乐而乐。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时代。

退休后仍活跃在科研一线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